在这个世界上,凡是先人一步,都是孤独的。前路茫茫,随者廖廖,如何不孤独呢!虽然每个人都渴求做成功的人,不仅要历尽千辛万苦,倍经砍坷磨难,而且还常常得不到世人的理解和响应,甚至遭到庸人的嘲讽。
武汉点线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周良川,是中国“科技经纪”。2000年,在北京做了3年职业经理人的周良川回到武汉,在武汉大学科技园注册成立了武汉点线科技有限公司,以武汉大学为主体依托,与国内外多家知名院校和科研机构合作,专业从事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研发和生产。
周良川说:“一是我觉得做这一行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也是我追求的一种人生境界;二是我笃信‘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一信念,在任何一个现代社会里,特别后工业时代社会,没有科技含量的生产力是不可持续的。但是,在近些年来,诺大一个中国,除了一些晃荡在科研单位与实体企业之间,做点补充性的科技肩客生意的个体行为之外,还没有人以公司团队的方式,进行专业化的科技经纪操作。而在中国,每年有海量科技成果出台,而绝大部分科技成果,却因为各种原因不能应用于市场,这是对于科技人才和科技资源的严重浪费,十分可惜。因此,为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开僻一条崭新通道,我选择了“科技经纪”这个在中国前无古人的风险事业。虽然风险很大,但我认为前途光明无限,值得我献身,前面哪怕是悬崖峭壁,我也有理由纵身一跳。”
据统计,中国每年有三万个以上的科技成果出台,但90%以上的科技成果却因为各种原因石沉大海,而且年复一年,情境何堪!邓小平同志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指明了依靠科技进步实现市场拓展、依靠科技成果创造市场效益的正确路线,科技成果将是蕴藏量最丰富的金矿。周良川果敢地选择专业从事科技成果转化作为自己的终生事业,经历了十余年的煎熬和洗礼,现在已经取得了骄人的成效。他和他的团队已经逐渐体会到了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在中国科技领域的份量。滋润在周良川的心里的,不仅仅是一种豪迈,一种使命,更是一种神圣!而带着神圣的使命和责任感投入到工作中去,是幸福的。
多年以来,武汉点线科技有限公司在科技转化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始终以应用为基准;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为基础;以“领先、独有、填空白”为原则。在大量了解市场需求的前提下,组织高素质人才和知名高校的专家团队,以独到的眼光,不断精选和研发新的优质科技项目,针对市场情况和客户要求,举一反三,广泛运用;不断推陈出新,升级和优化产品,使其与市场接轨。经过武汉点线科技有限公司推广和转化的项目,具有“挑选准、整合巧、立意远”的特色,有极高的科技含量,以极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获得较高的市场认同度。经过14年的艰苦努力,作为多行业的成果转化平台,武汉点线科技有限公司让众多客户每年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周良川所选定做国内科技经纪公司,创造的是国内科技转化领域的“元典”,是“开元”。他走的是一条人们从未走过的路。在最前面开路的人,总是要披荆斩棘的。但愿意走在最前面,是一种人生的境界,也是一种智慧人生的实践。在14年孜孜不倦的追求中,武汉点线科技有限公司在周良川的带领下,已经形成一种集自主开发、跨行业跨学科合作、提供多种技术解决方案于一身的独特能力。公司推陈出新,在新材料、测控测量、空间信息获取、激光利用、工业自动化等领域,不断推出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服务。其中以能源智能管控系统、数字轧板测控系统、设备在线检测、数字消防等为代表的一系列高新科技产品,广泛应用于冶金、电力、水利和军工等领域,获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和好评。
武汉点线科技有限公司,拥有一支工作严瑾,具有精确、细腻、精微的科学精神和高度职业责任感的工作团队。他们在漫长而艰苦的“科技经纪”实践中,为了一个数据,一个疑点,要做成百上千次分析研究,他们栉风沐雨,披星戴月,工作在现场和科学研究的第一线。充分体现了这个公司不畏艰难,不断攀登,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将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再卖出去,是一个相当困难的过程,收益回报周期也非常长,往往会遇到投入很多却回报甚微的情况,”周良川说:“要想让科技成果理论联系实际,找准市场方向是重点。”从这个原则出发,周良川与武汉大学专家团队一起,从大量科技成果中找准优质、针对性强、实用的项目。并且要在项目选择、立项的前期,做大量市场调查工作。所有这些工作,其目的就是要让科技应用单位真正得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红利,获得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散装堆场测量系统,是周良川最早合作研发生产出的一种产品。它是一种以激光测量技术为原理的高科技测量系统,可以准确、快捷地测量散装堆放物料的体积、重量等数据,在实际应用中,可以起到实时检测、减少浪费、提高生产效率的作用。然而这种高新技术产品在刚刚问世的时候,却遇到了推广难的问题,“当时我跑遍了全国300多家火力发电厂推广产品,一家一家上门推销。”周良川笑说。作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产品不受信任是正常的,要赢得别人信任,必须用良好的性能说话,只有掌握高质量的产品,才能掌握话语权。
企业的不信任让周良川连进门讲解的机会都没有,见不到企业负责人,产品根本没有机会推广。为了推销产品,周良川用尽了各种办法:一是硬闯。趁企业门卫不留神,飞快地跑进企业,将做好的材料交到对方手中;二是找电话。从门房目录里找到负责人电话,进行电话推销;三是死磨。只要有机会,就要死磨到底,将产品的优越性进行详细的讲解,让对方试用;四是写信。为了推广产品,周良川曾亲自写信给宝钢董事长,将自己的想法告诉对方。 最后,坚忍执著的周良川胜利了。少数企业试用了周良川的产品后,发现确实实用性高,质量扎实。于是一传十,十传百,周良川的散装堆场测量系统得到了市场的一致好评,改变了传统测量手段。
武钢每年电费超过100亿,这100多亿具体花在哪里、花的是否科学,没有明确的数据。针对这样一种普遍的状况,对于习惯了粗放管理的中国企业来说,周良川通过成果转化,研发制造出能源管控系统,将企业所有用能终端装上采集器进行观察,将用能数据进行采集比对,以此来科学有效地管控能源损耗,它的结果是彻底改变了用电的粗放管理习惯,让电量管理精确化,明显节约了用电量,提高了产品的经济效益。
武汉点线科技有限公司以一种崭新的“技术经纪”的操作模式,将科技发明者写在纸上的东西,转化成为企业的生产力。他们还帮助企业运用“设备在线点检系统”这一先进的设备管理理念和现代科技方法,将光纤光栅传感技术创造性地应用于厂矿企业大型设备的在线检测,实现智能化监测监控,改变了传统的人工点检制度和设备管理模式。不仅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和管理成本,还大幅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于是,一个有效地控制能源损耗中的各个环节,填补国内能源损耗控制的“童话”诞生了。而且,这个内能源损耗控制的“童话”,在凌风厉雨中传遍全国钢铁企业。
“有成果,找点线”,这简单的六个字,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饱含了周良川和武汉点线科技有限公司所有员工的共同梦想。在一如既往的坚持中,武汉点线科技有限公司的梦想正一步步朝他们飞近。从创业开始到现在已经14年,周良川回忆起过往感慨这一路走来的不易与艰辛,一个门外汉进入这个陌生的领域,在探索前进的过程中,他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挫折,然而他始终没有放弃。
近百年以来,中国人在实践“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的路上蹒跚前行,时而阳光明媚,时而乌云密布,人们似乎只知道“科学是第一生产力”这个富国强民的口号,而找不到走向这个宏伟目标的路径。在中国人历史悠久的文化传统中,找不到“技术经纪”这种完全有别于农耕社会的市场运作模式。然而,前行终归是历史的使命,是时代的召唤。在这个世纪之交的伟大时刻,武汉点线科技有限公司终于绘出了一幅花团绵簇的历史画卷。他们找到并且成功地把科学技术变成生产力的合理方式,于是,“科学是第一生产力”再也不只是一个写在纸上的美丽文学故事,再也不是一个民族亘古期盼的象征性符号。将一个民族的集体梦想,变成为一次推动经济发展的实际行动。中国人对“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的长久焦渴,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终于变成了伟大的现实。
目前,周良川又在网上创办了“中国经纪网”“中国孵化器网”。然而,走在路上的周良川是孤独的,他的孤独是一种哲学的孤独,智慧的孤独。是一个先锋企业的开创者在企业创新的路上,面对旷世的荒漠,既没有灵魂相系的同行者,也找不到能够真正与其对等较量的对手,而且又不被世俗世界认同的孤独。
14年风雨兼程,以“点石成金,智造在线”为企业理念的武汉点线科技有限公司,已成为高新科技企业中一颗闪亮的新星。“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发扬‘苦心志、励精思、奔岳巅’的创业精神,打造一支有梦想、有活力的高素质研发和营销团队。”周良川对于自己企业的理念十分自信。“十几年的煎熬和洗礼,让我更加深刻感受到这份事业的豪迈和神圣,”周良川坚定地认为:“实现自已人生价值的信念,是支撑我继续努力奋斗下去的最大动力。”
有梦想、有信念的人,是值得尊敬的!